
目前我國使用的半剛性基層自身存在著不可克服的缺點:溫縮,干縮、脆裂,易產生自下而上的反射裂縫,造成路面的結構性破壞,在道路需要維修的時候進行“開膛破肚”式大修。而柔性基層則不同,其破壞模式主要為瀝青面層表面的功能性疲勞損傷,可通過面層的預防性養護得以補救,定期罩面或銑刨加鋪即可維持原路面的良好性能。舊水泥路面改造中,應用共振碎石化技術的貢獻是在消除反射裂縫的同時,優化了新的路面結構,使間結構更穩定更相容,成為整體性好,變形連續的柔性基層路面,進而達到使用品質高、壽命長,易維護的目的。






“白加黑”、“白改黑”的問題是反射裂縫。國內外研究表明,針對該問題目前較成功的做法是采用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術。該技術是將水泥混凝土的面板,通過設備一次性破碎為碎塊柔性結構,因破碎后顆粒粒徑小,力學模式更趨于級配碎石,因而將其命名為碎石化。共振破碎機通過振動體帶動工作錘頭振動,錘頭與路面接觸,通過調節錘頭的振動頻率,使其接近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固有頻率,引起水泥混凝土面板在錘頭下局部范圍內產生共振,使混凝土內部顆粒間的內有摩擦阻力迅速減小而崩潰,即可將水泥混凝土面板擊碎。

在路面破碎之前應對出現軟弱沉陷、松散基層等嚴重病害的部位進行修復處理。在修復時,首先對出現病害處的混凝土路面進行清除,之后對基層或路基進行檢查處理,用貧混凝土材料對開挖處進行澆注。在路面攤鋪施工開始之前,碎石化頂層面不得通行交通,碎石化表面的凹陷深度要控制在2cm以內。 共振碎石化技術在舊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具有的優勢,不但施工,且更節能環保。是改造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!

下一條:沒有了